他抽煙、喝酒、逛窯子,還是北大校長,一生拿到36個博士學位
胡適的一生跌宕起伏,為家事忙,為情事忙,也為國事忙,始終在歲月的年輪中打轉。他生前,已經是毀譽參半,死后仍未蓋棺定論。既然無法全面而絕對地了解一個人,那么我們就用生活點滴的碎片拼湊出一個鮮活的人物,去認識一個多面的胡適。
年少荒唐
1904年,13歲的胡適離家去上海求學,初進梅溪學堂,后因其課程設置不完備,又進澄衷學堂,后轉學到中國公學。
大概是1909年到1910年的冬天,胡適寄身的中國公學難以為繼,家中又上演分家產鬧劇,生活一團糟,只能終日花天酒地。
胡適的日記和回憶錄里,記錄了許多年輕時候的荒唐。
他在59天里打牌15次,喝酒17次,進戲園11次,逛窯子10次。
讓他印象最深的是1910年2月12日(舊歷)的雨夜,他在妓院喝花酒,之后又去“打茶圍”(即點名叫妓女,喝茶聊天聽曲),酒醉歸家時向巡捕尋釁,被罰款5元。
這事對他觸動極大,導致“一次精神上的大轉機”。日后的胡適,提起那些年少荒唐時,自然免不了痛心疾首。
1910年5月,19歲的胡適進京參加庚子賠款留美官費考試,住在績溪會館。當年9月,他踏上了赴美的旅程。
北大校長胡適
胡適當年在中國公學當校長時,就干得很好。后來做北大校長,雖然沒有多久,但是在中國大學校長的歷史上,胡適無疑是一位出色的校長。
羅爾綱回憶他當年在中國公學讀書時的情景,對胡適的民主作風和開明辦學風格,很懷念。
他說:‘進學校后,首先使我感到痛快的,是學校不掛國民黨旗,星期一上午不上國民黨紀念周。學校辦公室前,豎有許多木牌,給先生貼壁報用,那些壁報,有左派辦的,有國民黨員辦的,有國家主義派辦的,有無黨無派辦的。胡適一視同仁,準許學生各抒己見。’
胡適對北大的情誼,是深植于心的,離開北大,胡適的生命就缺失了一大半;而離開了胡適,北大的光彩也必減少一大截。
然而,就是這樣一位人物,在今日北大卻幾無蹤影可尋。
36個博士學位
胡適是中國近代史上過得博士學位最多的人,沒有之一,,一共有36個博士學位。
胡適第一個博士學位是1927年獲得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。除了這一個正式的博士學位外。胡適一生還獲得過35個榮譽博士學位,時間跨度為1935年至1959年。
按學科分,法學27個,文學7個,人文學1個;按區域分,美國31個,加拿大2個,英國1個,香港1個。所以胡適一生共獲得36個博士學位。
鮮為人知的是,胡適任駐美大使期間還放棄了4次獲榮譽博士學位的機會。
1940年3月21日,他在給夫人江冬秀的信中說:“去年得了2個榮譽博士學位,因病辭了3個”。1941年1月21日,美國新任總統舉行就職典禮,邀請中國駐美大使參加授勛,胡適未去,又失掉一個榮譽博士的頭銜。
另外,胡適留美的第一個母??的藸柎髮W,曾打算授予胡適榮譽博士學位,但因該校校史上未有先例,胡適也不愿“破例”,所以又讓掉了一頂博士桂冠。
強大的朋友圈
胡適的人際世界可謂三教九流,無所不有。唐德剛在《胡適雜憶》一書“我的朋友胡適之”一節中提到胡適的交友之道。
他說:“胡氏生前真可說是交游遍及海內外。上至總統、主席,下至企、司廚、販夫、走卒、擔菜、賣漿……行列之中都有胡適之底‘朋友’!”
胡適交友有方,他的魅力在于溫情與親切,在于他給人以陶醉的學養,讓你感到溫馨,與之在一起如坐春風。
胡適還有一個重要特點使他深得人緣,就是他樂于幫助人,受其接濟、施惠的人不少。
林語堂先生曾回憶說:“在北平,胡適家里每星期六都高朋滿座,各界人士——包括商人和販夫,都一律歡迎。對窮人,他接濟金錢;對狂熱分子,他曉以大義。”
結語:
梁實秋在懷念胡適的文章中特別指出,“胡先生最愛寫的對聯是:大膽的假設,小心的求證;認真的做事,嚴肅的做人。我常惋惜,大家往往注意上聯,不注意下聯。”
胡適不光學問好,他的品行、道德也很讓人景仰。我們繼承他提倡的民主、自由,最好先少說,而是多學學胡適先生的做人。